山西建投始終秉持“誠信務實、鍥而不舍”的核心價值觀,踐行“重信守諾、共建共贏”的經營理念,用履約踐諾的實干鑄就市場豐碑,以合作共贏的姿態贏得信賴,真正將誠信熔鑄于每一座建筑之中。
今天,讓我們通過山西建投五建集團的實踐,看誠信如何從一紙契約升華為一份責任擔當,成就一段段共建共贏的佳話。
五建集團堅持把誠信文化深度融入生產經營各環節,在重大工程、民生項目與應急任務中,以實際行動詮釋“重信守諾”的深刻內涵,今年以來,累計收到建設單位表揚信、感謝信、錦旗80余封,進一步塑強了“誠信履約”核心競爭力,形成了誠信贏市場、品質樹口碑的良性循環。
重信守諾,在民生工程中彰顯初心使命
誠信,是民生工程里的責任兌現。面對孝義市第二中學改擴建項目場地狹窄、土方量大等挑戰,項目團隊創新采用“分層退挖”工藝,將10萬立方米土方作業科學劃分為若干層階梯式施工,配合小型車輛錯峰運輸,既保障了安全又提升了作業效率。面對每套支座±3毫米的嚴苛誤差要求,團隊通過BIM技術預演安裝流程,動態調整吊裝順序,最終以100%合格率完成施工,為師生安全筑牢防線。
項目團隊始終將社會責任放在首位,通過限定作業時段、加裝降噪設施等措施,實現了施工期間的“零投訴”。孝義市教育綜合保障服務中心在表揚信中特別指出“五建用專業與誠信,為孩子們筑起了通向未來的階梯”,這既是對項目團隊的肯定,更是對“誠信不僅是履約能力,更是責任擔當”這一理念的最好詮釋。
鍥而不舍,在重大考驗中錘煉鐵軍作風
雄安站是雄安新區首個開工建設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總建筑面積47.52萬平方米,是全亞洲最大的高鐵樞紐站,相當于66個足球場。集團在接到其機電安裝任務時,面對工期壓縮至短短五個月,確保當年年底具備開通條件——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當即立下“軍令狀”:“我們既然接下了任務,必須按時交付!”
信號電纜敷設是連接室內與室外的信號傳輸工具,為軌道電路提供通道,是站后弱電項目施工的重要節點,對實現全線通車的意義重大。雄安高鐵站共設11臺19線,敷設電纜總量11萬米。常規需要兩個月工期才能完成的工程量,項目團隊采取一系列“搶跑”措施,為后期各類節點的兌現爭取寶貴時間。首先,將施工區域劃片,將所有作業人員分成三班,實行靈活調劑作業;同時,采用BIM技術對電纜路徑進行優化設計,提高作業效率。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駐守在項目現場,想方設法推進工程進度,確保每一根電纜都嚴絲合縫。最終,僅用15天就完成了電纜敷設,為后續施工奠定了基礎。
在實施雨棚燈安裝任務時,集團又遇到了新的困難和挑戰。雨棚屋面采用圓弧異型設計,站臺禁止大型機械設備進入,但普通設備根本無法完成50米高的作業任務。項目團隊急中生智,想出妙招——緊急調來100臺舉臂車,這些“鋼鐵螳螂”揮舞長臂,將作業人員舉升到空中進行作業。最終,完成了12000盞燈的安裝。
當最后一塊燈具安裝完畢時,項目經理看著燈火通明的站房哽咽道:“我們兌現了對國家的承諾。”五建人用行動證明:誠信不僅是履約能力,更是在極限壓力下的責任擔當。當首趟高鐵駛過雄安站時,那璀璨的燈光,正是建設者們用誠信鑄就的豐碑。
共建共贏,在協同發展中延展價值內涵
集團注重將項目建設與地方發展、群眾需求緊密結合,以誠信合作構建可持續發展生態。
在太原市尖草坪區的一個老舊小區里,70歲的張大爺正和鄰居們圍著一面錦旗嘖嘖稱贊。這面寫著“追求品質做工程,專業改造為百姓”的錦旗,是居民們自發送給五建項目團隊的禮物。“以前下水道三天兩頭堵,現在好了,連路燈都亮堂堂的!”張大爺的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這個建成多年的小區,曾經管網老化、路面坑洼,是典型的“城市傷疤”。集團項目團隊進駐后,沒有立即動工,而是先挨家挨戶走訪,記錄下百余條居民建議。施工期間,他們設立便民溝通崗,錯開居民休息時間作業,就連清理建筑垃圾都選擇在清晨六點前完成。這種把“民生工程”當“自家事”來做的態度,讓居民們豎起了大拇指。
400公里外的呂梁蔡家崖村,又是另一番景象。游客們穿著八路軍裝,在青石板鋪就的紅色旅游街上拍照留念。誰也想不到,以前這里還是一條破舊的村道。集團在改造時,特意保留原有的晉綏邊區革命遺址風貌,用仿古工藝修復每一塊磚石。如今,這條街已成為當地紅色旅游的“金名片”,帶動周邊村民開起了農家樂。
從太原老社區的“民心工程”到呂梁老區的“致富之路”,五建人用誠信澆筑的不僅是一座座建筑,更是一條企業與地方共生共榮的發展之路。正如項目負責人所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誠信共建才是我們最大的成就。”
一磚一瓦,鐫刻的是誠信;一橋一路,連接的是未來。從書面合同到百姓口碑,從單項合作到長期信任,山西建投人用實干詮釋誠信內涵,用品質夯實企業信譽。面向未來,山西建投將繼續深化誠信文化建設,將“重信守諾、共建共贏”的理念轉化為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服務社會、創造價值的道路上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