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們參與修建的水泥路蜿蜒地通往和順縣松煙鎮“云端之上”森林康養基地(資料圖片)。
秋陽淌過太行山的山脊,給和順縣松煙鎮“云端之上”森林康養基地的木棧道鍍了一層暖光。暖窯村石匠騫海彥正蹲在民宿院落里打磨石階,鏨子敲在青石上發出清脆的聲響。他袖口沾著灰,臉上卻堆著笑:“以前得背著鋪蓋去左權、榆社壘河壩,現在守在家門口,每天能掙260元,老婆孩子都能照顧,哪還舍得出去?”
和騫海彥一樣在“家門口”就業的,還有南天池村及周邊青家寨、雷莊、暖窯等6個村的163戶村民。自2022年“云端之上”森林康養基地落地以來,平均每戶年增收達3.6萬元。這幅“家門口就業穩增收”的圖景,正是“萬企興萬村”行動在和順落地見效的生動瞬間。
金秋十月,“萬企興萬村”山西行動(晉中、太原、呂梁、陽泉)片區交流推進會在和順舉行。作為繼晉北、晉南片區之后的第三場片區現場會,不僅是對過往成效的檢閱,更是在省工商聯引領下,晉中等4市以機制創新破題、以產業造血賦能、以協同共贏拓路的生動實踐。三晉大地上,民企與鄉村的手越握越緊,共同繪就了“產業興旺、農民富裕、鄉村和美”的新畫卷。
機制筑基:省工商聯搭臺,織就村企振興網
來看一組數據:截至目前,呂梁市276戶民營企業踴躍投身行動,結對幫扶1037個村,實施項目354個,成功打造市級典型項目35個、省級14個,累計投入資金達49.9億元。呂梁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王永平說:“我們要繼續引導民間資本下鄉,凝聚起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
自2021年“萬企興萬村”山西行動啟動以來,省委、省政府連續4年將行動寫入省委一號文件,2024年更納入《山西省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行動方案》,從政策層面為行動定方向、強保障。我省從省級層面成立“萬企興萬村”行動領導小組,整合工商聯、農業農村、金融、光彩會等10余個部門資源,通過召開推進會議、開展金融賦能、組織政企對接、選樹優秀案例等舉措,構建起“橫向協同、縱向聯動”的工作格局。
在省工商聯具體組織引領下,晉中等4市的機制創新更接地氣。晉中市工商聯出臺《開展“萬企興萬村”晉中行動的實施方案》,推出“回報家鄉專項行動”,引導煤焦、建筑等龍頭企業發揮資金技術優勢,推動鄉村產業從“單一生產”向“種養加銷”一體化升級;太原市工商聯推行“定點定人定責”機制,27名領導干部對口服務107家民企,開展政策宣講20余場;和順縣工商聯創新“村企黨支部共建”模式,17家工商聯常委企業黨支部與17個行政村黨支部結對,引導28家民企與47個行政村簽訂合作協議,正是這一機制,讓山西云端之上森林康養旅游服務有限公司與南天池村順利“牽手”。
山西云端之上森林康養旅游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杜濤說:“此次會議對我來說是‘取經會’,更是‘加油會’。聽著各地企業家分享村企聯動的實招,我才真正明白民企的社會責任,不只是捐錢捐物,而是要幫鄉村扎下‘造血’的根。”
金融活水的注入,讓機制的“齒輪”轉得更順暢。省工商聯協調農發行山西分行、農行山西分行、中行山西分行、郵儲銀行山西分行等金融機構,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出“興村貸”“農企貸”等專屬產品。截至今年10月,僅晉中市就為1081戶參與鄉村振興的民企授信139.3億元,為26073戶農戶貸款47.5億元。
產業造血:民企深耕細作,激活鄉村經濟“新引擎”
“云端之上”森林康養基地的熱鬧景象,只是晉中等4市民企產業興村的一個縮影。
走進平遙縣橫坡古村,青石板路蜿蜒穿過修繕一新的明清院落,游客們在窯洞民宿里品嘗著本地山楂汁;遠處的經濟林里,村民們正忙著采摘核桃。“平遙煤化集團的‘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讓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采訪中,村民們紛紛說道。
山西省平遙煤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段和永介紹:“我們與橫坡村合作建立了橫坡古村農林生態產業園,創新推出‘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引導農民以土地入股,參與組建農業合作社,實現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資源雙重增效,目前已帶動橫坡村村民人均年增收1.6萬元。”
陽曲縣大盂鎮棘針溝村的喜躍發生態田園綜合體,是民企跨界興村的典范。作為一家以道路建設為主業的民企,山西喜躍發道路建設養護集團有限公司跨界投入4.65億元,在該村平整荒灘800畝,種植苗木15萬株,建成56棟高標準智能溫室大棚,打造這一生態田園綜合體。該項目負責人介紹:“通過‘農業+科普+文旅’融合,這里不僅年產無公害蔬菜60萬公斤,還開發星空露營、公路科技研學等項目。2024年,項目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帶動450多戶農戶年均增收4萬元。”
從晉中市的平遙國青禽業股份有限公司帶動5500余戶農戶年均增收4000元的“種雞—孵化—屠宰—熟食加工”全產業鏈,到陽泉市的山西益林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流轉6600畝土地解決3800余人就業的“富硒中藥茶+文旅”融合業態,再到呂梁市山西青塘食品有限公司的粽子產業園,越來越多的民企正以多元化產業形態,讓鄉村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協同賦能:民企架橋+消費助農,畫好振興“同心圓”
在交流推進會上,山西美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山西聚義實業集團、山西美特好連鎖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民企現場與清徐縣小北村、靈石縣兩渡鎮崔家溝村等10個結對村簽訂采購協議,訂單總額達5000萬元。
商會的“橋梁”作用,讓鄉村產品“走得更遠”。陽泉市電子商務商會創新“電商+合作社+農戶”模式,不僅幫郊山村的蘋果設計“禮盒裝”,還在抖音、快手開設直播間,讓原本每斤2元的蘋果賣到5元,2024年帶動村民人均增收近3000元。陽泉市電子商務商會秘書長梁勝濤說:“我們已幫助陽泉市12個村的特色農產品打通線上銷路,年銷售額超2000萬元。”
科技賦能讓鄉村產業更有“含金量”。在中陽縣暖泉鎮,樂村淘網絡科技公司的木耳5G智慧系統正在運轉——大數據屏幕上實時顯示著每個大棚的溫度、濕度以及木耳的生長周期,系統還能根據市場需求預測銷量,指導農戶調整種植計劃。
消費幫扶讓鄉村產品“不愁賣”。晉中市工商聯每年組織開展消費幫扶“新春行動”“金秋行動”,累計實現直接采購農產品金額2959萬元,銷售金額5819萬元……
正如省工商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劍英在推進會上所說:“‘萬企興萬村’行動功在當下、利在千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實踐證明,民營企業已成為鄉村振興中一支重要力量,‘萬企興萬村’行動已成為民營企業的一個響亮品牌。我們要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真抓實干、開拓進取,為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作出更大貢獻。”(郝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