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上午,第37次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IBLAC)在滬隆重開幕。本屆大會以“開放、創新、包容——邁向2030的上海發展戰略”為核心主題,近40位來自全球頂尖企業的領袖齊聚一堂,為上海未來的發展路徑貢獻智慧與力量。
大會主席、羅氏集團董事會主席施萬博士在開場致辭中宣布,今年有6家公司成為市咨會新成員,進一步壯大了這一國際智囊團的多元性與代表性。會議期間,企業家們就科技賦能、開放前沿、綠色實踐等議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聚焦一:以科技創新與人工智能賦能未來產業
多位企業家將目光投向了科技創新,特別是人工智能對未來產業和城市競爭力的塑造作用。
主旨演講嘉賓、高瓴投資集團創始人兼CEO張磊分享了上海本土AI初創企業的案例,指出中國已成為“世界的人工智能工廠”,并強調了上海強大供應鏈對AI應用快速落地的重要性。華平投資集團董事長紀杰則指出,人才、資本和人工智能是影響未來的三大關鍵要素,上海需要打造專業服務生態系統,吸引并留住頂尖人才,同時引導資本支持創新和中小企業。
在小組討論中,西門子公司董事會主席、總裁兼CEO博樂仁分享了其在上海臨港共建工業級AI基礎模型的實踐,強調在可信生態中共享高質量工業數據對于重塑實體經濟至關重要。ABB集團董事長兼CEO馬騰補充道,AI驅動巨大能源需求,平衡電力穩定與綠色轉型是未來挑戰,可通過AI解決方案提升電網效率。
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曼尼·馬瑟達提出,上海應聚焦AI與綠色轉型的協同,投資綠色數據中心并利用AI促進綠色消費。普華永道全球主席康慕德建議,應將AI作為城市基礎設施進行整體設計,并推動跨行業的深度融合以催生全新商業模式。
聚焦二:深化高水平開放與國際合作
面對全球格局的變化,如何進一步擴大開放、深化國際合作,成為企業家們熱議的焦點。
多位企業家強調了本地化與市場準入的重要性。安聯集團首席執行官奧利弗·貝特建議,上海應幫助中國企業更大膽地“走出去”到歐洲進行本地化生產,同時進一步開放金融體系,并建議將上海打造為跨境資金流動的主通道。法國巴黎銀行董事長樂明瀚對此表示贊同,并指出將中國龐大的短期儲蓄轉化為長期資金,對于經濟效率和包容性增長至關重要。
鐵獅門公司首席執行官徐瑞柏主持了相關討論,他以上海楊浦知識創新社區為例,提出通過打造集世界級空間、人才和服務設施于一體的創新區域來增強上海的領導力。瑞安集團主席羅康瑞建議,上海應提升專業服務能級,推動滬港建立互動緊密的國際金融雙中心,并全面提升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能級。銀瑞達公司董事長雅各布·沃倫伯格則呼吁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建立定期對話機制,以鞏固互信與信心。
在提升國際吸引力方面,斯泰蘭蒂斯集團董事長約翰·艾爾坎提出,上海可通過簡化人才入境程序、提升家庭融合支持、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生態,成為國際人才首選目的地。馬士基集團副總裁羅伯特·馬士基·烏格拉建議,上海應建立更好的對話機制以應對地緣政治挑戰,并支持企業“走出去”為海外合作伙伴創造價值。
聚焦三:推動綠色、可持續與包容性發展
可持續發展與綠色轉型是企業家們共同關注的另一核心議題,他們呼吁通過政策創新、技術應用和跨界合作來推動。
施耐德電氣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趙國華在主持相關討論時指出,電氣化與數字化是支持低碳轉型的兩大支柱。達能集團首席執行官盛睿安提出,應建立“共同目標”的新范式,通過政策創新、提升透明度及實踐聯合融資模式,深化政府與企業在可持續領域的協作。SK集團會長崔泰源特別強調,AI的發展必須“向善”,他建議上海率先建立評估和激勵AI社會價值的體系,引導經濟與社會價值形成正循環。
在金融支持方面,星展集團首席執行官陳淑珊提出,上海可發展成為綠色金融中心,推動建立混合融資生態系統,并利用“綠色AI”和碳信用等工具助力脫碳。三井住友金融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中島達分享了其在綠色金融產品方面的實踐,表示將繼續支持上海打造全球綠色金融中心。
此外,百威全球首席執行官鄧明瀟和阿迪達斯全球首席執行官比約恩·古爾登分別從夜間經濟和體育產業的角度,提出了提升城市活力與居民生活品質的建議。鄧明瀟認為,發展夜間經濟是城市社交、身心健康與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古爾登則提議打造“上海濱江體育大道”,將城市空間轉化為動態的體育中心,使體育成為上海開放創新精神的象征。
新成員企業,如淡水河谷中國區總裁石定華和威立雅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埃斯特爾·柏蓮諾也表示,將憑借其在可持續采礦、生態轉型等領域的經驗,為上海的綠色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