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0多名選手、106個賽項、覆蓋全國35支代表團,9月19日至23日,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辦,這場我國規格最高的職業技能賽事,正成為技能人才從“幕后英雄”走向“國家棟梁”的核心舞臺。
為深度挖掘大賽價值、傳遞技能人才成長正能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攜手新華網重磅推出系列高端訪談節目《豫見國賽話技能》。首期節目聚焦“搭建技能人才成長‘新賽道’”主題,邀請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副司長翟濤,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副主任王穎,小米汽車工廠政委、小米亦莊黨支部書記馬蘭,北京電子信息技師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宋春楊等重磅嘉賓,圍繞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創新、全國技能大賽成果轉化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度對話。
“我們舉辦全國技能大賽,根本目的并不是純比賽,而是希望通過舉辦大賽能夠更好地推動技能人才工作的發展,使我們國家高素質的技能人才能夠源源不斷地涌現出來。”翟濤表示,這項以“技能照亮前程”為主題的賽事,已發展成為我國規格最高、規模最大、項目最多、技術最高、影響最廣的國家級綜合職業技能賽事。
全國技能大賽設計謀劃之初就借鑒了世界技能大賽集中開放辦賽、賽展演會集成、對接前沿標準、綠色環保安全等辦賽理念和辦賽模式,同時兼具中國特色。在賽項設置方面,全國技能大賽一般設世賽選拔項目和國賽精選項目兩大類。世賽選拔項目要選拔出我國備戰世界技能大賽的集訓隊選手;國賽精選項目主要設置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關、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相適應的職業(工種)。
“兩類賽項都會動態調整,使競賽項目能夠保持高度的產業關聯性、技術先進性和對勞動力市場的敏感性。”翟濤表示。
全國技能大賽為技能發展、選手成長和社會進步帶來了顯著收益。“傳統上技能往往都是藏在車間上、工地里,大賽實際上是把技能搬到了聚光燈下,讓一技之長成為公眾可以凝視討論,包括去模仿的一種社會景觀?!蓖醴f表示,“同時,通過媒體傳播選手的故事,對冠軍進行訪談,讓技術能手成為了青年榜樣。大賽與技能等級、人才落戶等等還形成了一個從賽場到職場人生的上升通道閉環,也讓更多的年輕人看到這個確定性的人生軌跡?!?/span>
每一次大賽都是全國技能戰線的一次協同大考。第三屆國賽由人社部主辦,河南省政府承辦,諸多央企、國企、行業協會、技工院校等共同參與?!按筚愅瑫r也是一次生態級的整合,把技能的競技場升級成了一個產業鏈?!蓖醴f形容道,“賽場內選手比拼精益求精,賽場外各種設施設備、用人企業、培訓機構等在大賽平臺上都被拉進來,形成了一種‘即插即用’的生態鏈?!?/span>
企業同樣是這場國家級技能盛會的重要參與者和顯著受益方。“在國家鼓勵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對技能人才我們更希望他能夠具備 ‘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 這樣的一些特征?!瘪R蘭分享了小米對于高技能人才的新能力需求。
為應對這些新需求,小米積極依托國家級技能大賽重新構建人才培養體系?!拔覀兲貏e希望與大中專院校共建實驗室和實訓基地,推出‘小米匠造’計劃來實現雙導師制,實現聯合課程的共同開發和使用。”馬蘭介紹道。小米還希望加快技能迭代,使大賽的技術規范、流程標準與創新方案能夠更大程度地耦合,快速引入產線,持續變成培訓體系的引導動力。
學院作為技能人才培養的主陣地,通過參與全國技能大賽實現了多方位的價值提升。北京電子信息技師學院從2012年開始舉辦北京市的行業賽事,通過舉辦賽事發現航天科工系統、航天科技系統技能崗位上的優秀人員都非??粗剡@個賽事。
“我們把舉辦的電子技術應用專業聚焦到了航天電子方向,與航天的二院、三院進行技能人才的對標。”宋春楊表示,“通過常年不斷地近距離對標這些企業,學校的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從2012年開始快速發展。近幾年,學院為響應舉辦單位對集成電路領域急需緊缺人才的迫切需求,開辦集成電路技術應用專業的做法也是這樣的。”
學院把大賽標準、航天科工、科技系統的崗位標準融入到專業中,“我們的學生參加完大賽,只要培養完之后,馬上在企業的雙選過程中能夠滿足要求?!?/span>
技師學院最高培養等級是學制技師,學院把學制技師的培養層次和大賽集訓有機結合起來?!耙髮W生既要有基礎和扎實全面的專業理論,更要通過大賽去歷練更高的專業技能水平?!彼未簵畋硎?。
近年來,各級人社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技能人才發展的政策?!靶掳思壒ぁ敝贫鹊膶嵤┐蚱屏嗽瓉砑寄苋瞬胖荒艿礁呒壖紟煹奶旎ò?。“現在設置了特級技師、首席技師,也就是說技能人才的成長通道越來越寬廣?!钡詽硎?。
“歸根結底還是發揮好這些人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助力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國家對產業技術工人的需求?!钡詽硎?,“只有他們的水平高了,中國制造的水平才能提升,中國服務的水平才能提升,才能形成良性循環?!?/span>
除了政策引領外,賽后成果轉化是大賽價值延續的關鍵。“我們舉辦技能大賽應該不只是為這三天的關注和掌聲,應該是為未來的三年、十年以至更長時間的一個技能人才提供保障。”王穎提出了成果轉化的五個維度:行業趨勢解析、三個標準比對(競賽職業標準、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工學一體化課程標準)、培訓模式分析、場地設備分析以及選手能力分析。
“要把所有最好的、最先進的技術拆解成最小顆粒度的技能點,然后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去找教學跟國家標準跟產業標準的差距,去促進它們的融合,去快速提升技能?!蓖醴f建議道。
每個賽項差異很大,每個行當里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不同。王穎希望賽項前期訓練過程中形成的訓練策略和培養方法,能夠成為院校師資的啟迪。
“讓我們的賽場上的這些設備、布局都成為后期的模板和范本,讓每個賽項就是一個很好的技能點?!蓖醴f展望道,“讓一個人奪冠,能帶動萬人同頻成長?!?/span>
全國技能大賽比拼的是從事某個職業所要掌握的技能,如果職業消亡了,或者職業對從業人員的技能水平要求提高了,或者技術進步為職業領域帶來革命性變化,大賽的項目設置就會做出相應調整。翟濤表示,“特別是在先進制造、智能制造、信息技術等領域,技術發展非???,兩年之前比的技術或標準使用的工具,有可能兩年之后就發生了很大變化。”
為應對技術快速發展,小米更加注重技能人才系統能力的構建。馬蘭舉例道,“比如說我們的壓鑄車間的技術工人需要同時掌握機器人的編程、工藝的現場調控,還有包括AI質檢等跨領域技能?!?/span>
小米構建了多層次的培養體系,為專業人才到新領域后進行更全面的培訓和培養,同時打造階梯式晉升通道,從初級技師到中級技師、高級技師的不斷成長路徑。
“我們希望進一步推進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特別希望能跟院校的前置班、預定班有更深入的配合,把這些場景從學生剛進入校門就有一個初期規劃,滲透到他學業的整個推進過程。”馬蘭表示。
小米今年首次代表北京市參加國賽,并組織人員前去觀摩學習?!跋M嬲私猬F在國家在新能源汽車制造方面的最高水準,向這些前輩有更多的學習?!瘪R蘭說
正如翟濤所說,“一批批優秀技能人才從大賽中脫穎而出”,大賽成果正在各行各業落地開花。從政府引領、企業參與到院校實踐,一條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建的技能人才“新賽道”正在全面鋪開,期待更多技能英才在大賽中綻放光彩,為中國制造、中國創造持續注入新的活力!
豫見國賽話技能丨翟濤:持續優化競賽項目設置 推動技能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
豫見國賽話技能丨王穎:以“五維轉化”推動賽事資源賦能職業教育改革與產業升級
豫見國賽話技能 | 馬蘭:需求導向+大賽牽引+校企協同 高效培育智能制造領域高素質技能人才
豫見國賽話技能 | 宋春楊:以賽為媒 驅動產教深度融合與專業迭代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