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呂梁山區石樓縣,山西建投低碳環保集團運營的污水處理廠正肩負著約9萬居民的生活污水凈化任務。這座占地面積約2.67萬平方米、日處理能力0.95萬噸的現代化污水處理廠,自2022年承接運營以來,通過科技手段和精細管理,將污水轉化為達標清水排入屈產河,最終匯入黃河,成為“一泓清水入黃河”生態工程的重要節點。
面對北方縣級污水處理廠普遍存在的運行難題,項目團隊以穩定運行為核心,持續提升處理效能,用實際數據保障水質安全,為當地水環境筑起堅實防線。
破解難題 保障穩定運行
北方縣級污水處理廠普遍存在水質水量季節性波動顯著的特征,且冬季水溫低會導致活性污泥微生物代謝受明顯抑制等難題。針對上述技術瓶頸,項目運營團隊通過構建設備保障與工藝調控相結合的復合型解決方案,有效提升系統運行穩定性。
針對污水處理過程中常見的水量波動問題,項目團隊采用了智能中控系統解決方案。系統通過在進水端安裝多參數水質分析儀和流量計,實時采集COD、氨氮、SS等關鍵水質指標及瞬時流量數據。基于這些精準的監測數據,團隊動態調節閥門,將超量污水導入應急調節池,實時優化污泥回流比例,有效維持生物處理系統的平衡狀態。這套閉環控制系統能快速響應水量變化,確保處理效果穩定,不僅有效解決了水量波動帶來的運行難題,還顯著降低了能耗,實現了環保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針對當地冬季寒冷的氣候特點,項目團隊采用“A2/O+除磷凈化一體化”與“A2/O+MBR膜工藝”+紫外消毒的組合工藝。前段通過改良A2/O強化生物脫氮除磷效能,后段集成除磷凈化一體與MBR膜工藝實現高效固液分離與污泥濃度倍增,輔以紫外消毒單元確保病原微生物滅活。系統配套保溫蓋板、廠房覆蓋曝氣池及二沉池等關鍵構筑物,有效降低熱量損失,維持生化反應系統的微生物群落活性;配備污水提溫設施,確保在冬季環境溫度低于9℃條件下仍能穩定達到排放要求。
精益運營 化解成本壓力
作為典型的高能耗行業,高昂的電費、藥劑費為運營帶來不小的壓力。項目團隊將“精益求精”的理念融入日常,多措并舉降本增效。
在電費管理方面,項目團隊對鼓風機等關鍵設備進行變頻改造,并合理規劃錯峰用電時段,有效降低能耗成本。創新采用間歇曝氣策略,實時監測進水負荷與溶解氧濃度,動態調整曝氣時長與強度——當溶解氧濃度達到設定閾值時自動暫停曝氣,充分利用微生物的自凈能力,在低負荷時段實施周期性間歇運行模式,顯著降低了傳統連續曝氣帶來的能源消耗。在藥劑投加管理方面,項目團隊建立了基于實時監測數據的動態調節機制,通過分析關鍵水質指標變化,優化投藥量,并在處理流程的多個節點設置投加裝置,實現藥劑的精準控制與高效利用。這種靈活調整的方式,既確保了出水水質的穩定達標,又有效減少了化學藥劑的使用量。
規范處置 數據印證清流
針對污水處理行業普遍存在的污泥產量大、處置難、環境風險高等痛點問題,項目團隊引入并規模化應用高壓隔膜壓濾機深度脫水工藝。該工藝通過施加超高壓力并結合隔膜周期性擠壓,實現了對污泥的高效深度脫水,大幅下降了污泥含水率,削減了污泥體積與重量。脫水后的泥餅全部納入規范化的轉移與處置流程,進行符合環保標準的專業化衛生填埋處置。通過構建“深度脫水—合規轉移—專業填埋—全程監管”的全鏈條管理體系,項目實現了污泥100%的無害化處置與閉環管理,從源頭上徹底阻斷了污泥可能引發二次環境風險。
過去一年,污水處理廠累計處理污水327.39萬噸,出水的化學需氧量年均值12.4mg/L,氨氮和總磷分別穩定在0.20mg/L和0.18mg/L,各項指標均大幅優于國家一級A標準,有效降低了屈產河的污染物負荷。
下一步,團隊將通過深化數據運維體系、探索資源循環路徑、強化硬件設施等措施,為黃河母親河的安瀾與清澈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