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金風至,盛會今又臨。8月21日至25日,第七屆山西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在山西瀟河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
這是山西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和生動實踐。
本屆文博會展覽面積為7萬平方米,共有來自全國31個省(區、市)、港澳臺地區以及36個國家的2000多家企業參展,展覽規模創歷屆之最。共推出228個文化產業招商項目,總招商金額820億元,5天時間累計觀展達到48.9萬人次。據不完全統計,文博會現場交易和線上銷售總額突破2.8億元,達成合作意向66.1億元。通過打造集視覺、聽覺、互動體驗與交易功能于一體的文化展示空間,舉辦“山西文化地標”“山西文化科技融合發展”“山西省文化傳承發展”典型案例發布活動,全方位、立體式展現了三晉文化的獨特魅力,為推動全省文化繁榮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科技賦能 活化文脈
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無疑是本屆文博會最引人注目的亮點。來自新型旅游裝備、智能體育、智慧文物、虛擬現實等前沿領域的眾多創新產品齊聚一堂,機器狗、仿生機器人、低空駕駛、無人導覽車和地下考古方艙等體驗項目,讓觀眾直觀感受到科技為文化帶來的全新活力。
“哇,這些文物都飄了起來!”8月22日,在山西文博集團展區,一位觀眾被如綢緞般流動的“莫比烏斯環”柔性屏所吸引,忍不住發出贊嘆。屏幕上,山西文物精品以懸浮動態的方式呈現,引來眾多觀眾駐足細看。
科技體驗區儼然成為現場最具人氣的打卡地。在宇樹科技展區,仿生人形機器人擂臺上演了一場拳擊賽,這些曾在春晚扭秧歌的機器人如今打出精準拳法,觀眾里三層外三層圍得水泄不通。相鄰的EX ROBOT展區,觀眾提議讓機器人以文博會為主題作詩。“三晉靈輝聚一堂,文博盛會韻悠長。七館爭輝呈妙意,八方來客品流芳。”機器人即刻吟誦出一首七言詩,現場頓時響起熱烈掌聲。
作為文物大省,山西揭曉了文物保護“科技密碼”。在省文物局展區的移動式博物館中,觀眾可化身“文物工作者”,手持GPS定位設備、操作三維掃描儀,沉浸式體驗文物修復全過程。一面浮雕墻前更是藏有驚喜:用手機掃描圖案,云岡石窟的飛天即刻翩然起舞,晉城玉皇廟的星宿神像也“破壁而出”。一位頭戴AR眼鏡的觀眾連聲感嘆:“太震撼了,連衣紋細節都清清楚楚,真像站在石窟里!”
AR、VR、MR等創新技術的應用還不止于此。省文化和旅游廳展區推出以晉侯鳥尊為靈感的虛擬數字人“青鳥”,向觀眾娓娓道來侯馬盟書的前世今生;山西日報社展廳的AR讀報體驗區排起長隊,原本平面的晉商文化報道“變身”為可感可觸的立體影像;山西廣電傳媒集團展區的3D打印體驗同樣亮眼,導入模型后10分鐘便可打印小船模型、1小時能完成火箭模型;山西影視集團打造的沉浸式虛擬拍攝影棚里,只需幾分鐘,觀眾就能“穿越”到山西古建之中,并即時生成一段“穿梭千年”短視頻;山西演藝集團展區的主背景墻巨幅LED屏加上先進的環繞立體聲音效,將觀眾瞬間拉進話劇《右玉》的場景中;山西省廣播電視局展區內,用巨幅LED屏和搖臂設備展示的定格動畫制作場景,讓在場觀眾恍然大悟:“原來定格動畫是這樣產生的!”
8月21日,“山西文化科技融合發展典型案例”發布活動舉行,10個典型案例及5個入圍案例涵蓋考古發掘、文物保護、數字文博等領域。大同花木蘭“3D超寫實數字人”、《團圓令》AI動畫制作、關公文化大模型等案例的創作團隊,現場分享技術創新經驗,全面呈現山西在文化與科技融合方面的前沿成果。
傳承創新 融入生活
“看不夠,真的看不夠。山西非遺太精彩了,讓我不虛此行!”來自河南商丘的游客陸女士興奮地表示,她早就聽聞山西非遺的名氣,特意趁假期帶孩子來開闊眼界。
本屆文博會上,非遺展示一改以往靜態陳列的方式,轉向生動的場景化敘事。山西日報傳媒集團打造區域性文創品牌“山河文創”,通過創意轉化讓“表里山河”從歷史典籍中走出來,成為可觸摸、可感知、可傳播的生活符號和文化產品。其中,“古韻三晉”文創卡牌以山西的古建筑和文物為主題,設計精美,細節清晰,被觀眾稱為“掌心里的山西博物館”。在山西廣播電視臺展區,文創“集合店”內的“黃河娃”系列產品、定制款春“碗”、“來晉了”系列產品,都與山西本土影視文化相關,吸引眾多觀眾駐足欣賞。
首次亮相的“文創山西”主題展區,以山西“表里山河”地貌為空間骨架,融匯永樂宮壁畫色彩,將古建元素巧妙重構。展區內設有紅色文創專區,呈現80余件以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為主題的產品;中國日報文創專區推出“豹越繁花”“天龍山佛首”系列,把文化符號融入絲巾、傘面等日常用品;官方專區升級吉祥物“晉小友”,推出“突飛猛晉”“應有晉有”等七大主題衍生品;山西文創設計師聯盟則帶來琉璃鴟吻擴香擺件、水泉梁墓壁畫本冊等多元創意作品。
各展區的非遺同樣異彩紛呈,晉中市展區以非遺技藝復刻流失大英博物館的龍紋琉璃磚;陽泉市展區集中展示平定砂器、黑釉刻花陶瓷等國家級非遺技藝;朔州展區的葫蘆烙畫、刻瓷、柳編、剪紙等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現場獻技;忻州市展區的刺繡、面塑,長治市展區的堆錦作品《貓趣圖》等,讓觀眾沉浸式感受非遺魅力;省文聯推出的晉劇玩偶、狀元冠冕、筆記本等文創產品,讓傳統藝術煥發新生。許多展區還推出非遺體驗、集章打卡活動,實現零距離互動。
8月21日,“山西文化地標典型案例”發布活動讓太原晉祠、大同云岡石窟、朔州應縣木塔等11市重點文化地標,以及陽泉百團大戰紀念館等紅色遺址,集體亮相《中國日報》“發現山西”特刊,向63個國家和地區遞出山西文化名片。同步發布的《開箱中國:在山西,抬眼看見千年》微視頻,以斗拱為線索,串聯起山西不同朝代的古建筑,唐制漢服與應縣木塔、宋制襦裙與晉祠圣母殿的碰撞,讓網友直呼“穿越感拉滿”。
8月22日,“山西省文化傳承發展典型案例”發布活動公布15項典型案例及5項入圍案例,這些案例涵蓋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人才隊伍建設、重點節慶文化活動、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文化傳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多方面,全面呈現了山西文化傳承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與新亮點。
交流互鑒 商貿繁榮
“我們多次參展文博會,帶來的產品也越來越豐富。”長治八義窯紅綠彩陶瓷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原小煥自豪地說,“今年展品最多,買的人也特別多,銷量非常大。”在該展區,128頭高檔宴會瓷《繁花似錦》系列驚艷亮相,將山西青銅器紋飾與四季花卉完美融合,從餐具到酒具一應俱全,精美非凡。
本屆文博會山西文創產品銷售呈現爆發式增長。從供不應求的“佛小伴”到引人注目的“二十八星宿”,從文創雪糕到盲盒、擺件,以及山西博物院的青銅器文創、平遙古城飾品等,琳瑯滿目。“沒想到山西文創這么有趣。”江蘇游客張先生拿著剛買的鸮卣毛絨公仔說,“它既保留文物特色,又可愛討喜,讓我忍不住想帶回家。”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則在一片熱鬧之中,打造出一個富有格調的圖書會客廳,傅山書法作品與高大書墻的結合,讓觀眾漫步其中,迫不及待地挑選起自己喜歡的書籍來。
山西援疆館內,各式特產吸引觀眾駐足:“這羊絨圍巾上的新疆特色花紋真漂亮。”“五家渠將軍街活性炭雕很有名,這次終于見到了。”展館負責人介紹:“上次產品全部售空,這次備足貨源,羊毛制品、奶制品、迷你冬不拉模型等已收到眾多合作意向。”
高平二郎廟戲臺模型旁,總是圍滿好奇的小朋友。山西晟龍木雕模型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艷峰第七次參展,這次帶來了“古建帶回家”拼裝系列,并設置榫卯體驗區,深受觀眾歡迎,訂單不斷。
走進文化貿易館,仿佛置身國際文化市集。巴基斯坦匠人現場敲打銅器,伊朗地毯蘊含美好寓意,尼泊爾寶石璀璨奪目……超過36個國家的參展商共聚于此。第四次參展的巴基斯坦商戶Mr.Tea用中文熱情地說:“展館特別大,山西人善良友好,我喜歡跟他們聊天。”
此外,“沁州黃”小米、內蒙古奶制品等特色美食也成為“人氣選手”,游客品嘗后紛紛下單,展區前常排起長隊。
好戲連臺 沉浸體驗
“傳統唱腔演繹傳承故事,真過癮!”8月23日,主舞臺上演的現代晉劇《泥火情》以精彩唱腔和動人劇情,吸引了眾多觀眾。本屆文博會主會場共舉辦各類文化活動799場,全省15個分會場也同步推出547場精彩活動。
長治市舉辦“壯美太行 久安長治”推介會,通過歌伴舞、獨唱和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上黨落子《徐策跑城》等節目,全面展示其文化成就,現場氣氛熱烈、掌聲不斷。演出間隙還對重點景區和紅色旅游資源進行了系統推介。大同市則以《壁繪曼舞》開場,舞者以靈動舞姿再現北魏至遼金壁繪畫韻,引領觀眾穿越千年。此外,“侯馬盟書發現六十周年系列活動”發布會同步舉行,推出學術交流、書法篆刻展、馬拉松和微短劇四大主題活動,以多元形式煥活盟誓文化。
展會期間,各市展區紛紛獻上精彩演出。太原市展區的8人舞獅陣型變換,引來喝彩;運城市展區帶來蒲劇、民歌與器樂表演,并現場展示花饃、泥塑等非遺技藝;晉城市展區推出古樂與舞蹈《二十八星宿》;晉中市展區表演太谷秧歌和形意拳;臨汾市展區匯聚威風鑼鼓、花鼓和蒲劇絕活;呂梁市展區推出晉劇與木偶戲;陽泉市展區側重非遺互動;忻州市展區則以二人臺、民歌和莜面制作吸引觀眾沉浸體驗。
互動體驗同樣引人入勝,晉中市展區小朋友體驗糖畫制作,運城市展區觀眾排隊嘗試木版年畫,太原市展區VR技術帶人“穿越”北齊壁畫,臨汾市展區內還可參與短劇拍攝。文博會組委會推出專屬蓋章本,深受年輕人喜愛。
8月22日,在太原晉禮城市會客廳分會場,工作人員正在介紹“晉工造物·器以載道”主題展覽中的展品。其中,以晉祠水鏡臺為原型的積木文創讓游客們連連贊嘆。此外,太原文旅數字體驗館免費開放、802工廠美食游園會、大同《祈福·永安》實景劇、忻州古城實景演繹、晉中膠片電影展映等,有效延伸了文博會文化體驗的廣度與深度。
全力保障 創優環境
為保障文博會順利舉辦,各部門通力協作,全力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面對每日超過1萬輛的車流,太原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綜改大隊民警許鵬介紹:“為滿足停車需求,我們協調開放周邊酒店及公寓的內部停車場,并在路邊增設6個臨時停車帶。特別是在8月23日大雨天氣下,加強警力部署,16個關鍵路口均有交警值守,有效疏導交通并引導車輛有序停放。”
消防安全同樣不容忽視。太原市消防救援支隊綜改大隊瀟河特勤消防救援站每天派出20名消防員,兩人一組對展館進行多輪巡查。戰斗員劉建國表示:“我們重點檢查N1、N2館的消防設施、商家配電箱,并確保消防通道暢通。”每日步行超過2萬步,成為消防員的常態。
在餐飲區,游客有序排隊。來自呂梁的游客表示:“味道不錯,價格也不貴。”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市場監管局瀟河園區分局局長劉愛國說:“我們每日抽檢餐飲攤位,嚴格監管食品安全與價格,讓大家吃得放心、買得安心。”
每日閉展后,20多輛大型環衛作業車及時進場,開展無死角清洗。現場環衛負責人席敏介紹:“白天以人工保潔為主,夜間則全面進行機械作業,確保道路整潔。”
此外,為文博會專門開通的6條免費公交專線,累計運行3200余班次,運送觀眾超15萬人次。1500多名工作人員、600余名公安與安保人員、120名交警、280余名公交司機、204名志愿者及530名場館服務人員,以及消防、文旅、環衛、醫療、市場監管、水電氣、通信等部門的干部職工,始終堅守文博會現場,為廣大群眾有序觀展、舒適觀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從科技賦能文物活化,到非遺創新融入生活,再到產業布局深化拓展,文博會不僅展現了我省深厚的文化底蘊,更彰顯了山西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心。相信以本屆文博會為契機,山西文化產業必將迎來更加蓬勃的發展,在三晉大地上綻放出更加絢爛的時代華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