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美國總統特朗普阿拉斯加會晤,拉開二十一世紀國際社會格局變化的序幕。
俄羅斯和美國握手言和,這是上天的安排,也是世界的需要。重塑全球經濟,需要俄美達成共識,雙方各取所需互相讓步相互成就。
中國作為世界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希望俄美關系正常化,希望雙方為全球穩定發揮作用,把不適應未來國際關系的事物排除!
大道理
2025年8月16日00:09:54
新華社快訊:當地時間15日11時許,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埃爾門多夫-理查森聯合軍事基地的機場會面。隨后,兩人將舉行2021年6月以來美俄領導人首次面對面會談。
當地時間8月15日11時許,美國總統特朗普(前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埃爾門多夫-理查森聯合軍事基地的機場會面。新華社/美聯
俄方最后一刻公布名單,信息量很大,歐烏都猜錯了,他們不是主菜
8月15日,一架伊爾-96專機穿越北極圈凜冽寒風,降落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軍事基地。俄羅斯總統普京跨越白令海峽,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自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首次面對面會談。
全球目光聚焦在這個冰天雪地的美軍基地,而俄羅斯代表團名單的公布,瞬間點燃外交分析師的神經。
就在會談前24小時,克里姆林宮突然亮出底牌——普京親自敲定的五人核心團隊: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國防部長別洛烏索夫、財政部長西盧安諾夫、總統助理烏沙科夫,以及俄直投基金總裁德米特里耶夫。這份名單像一份多維戰略地圖,覆蓋軍事、金融、外交與能源四大關鍵領域。
表面看,俄方聲稱會談核心是解決烏克蘭危機。但五人名單的構成直接顛覆了這一“單一議題”敘事。
防長別洛烏索夫的現身絕非偶然,他肩章上還帶著頓巴斯的硝煙,直接關聯當前烏東戰場推進與未來歐洲安全框架設計。俄軍近日在哈爾科夫方向單日突破達15公里,戰場優勢正轉化為談判桌上的籌碼。
財長西盧安諾夫手提箱里裝著被凍結資產的數字計算,他的任務清晰指向解除西方金融制裁的“技術性解套”。
最耐人尋味的是德米特里耶夫——這位被稱為“財路先鋒”的總統特使,曾深度參與繞過制裁的能源交易項目,尤其擅長北極開發與國際資本運作。他的出現暗示北極資源合作與能源交易解封可能被擺上談判桌。
克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在專機起飛前透露:“雙方將討論更廣泛的和平與安全目標及雙邊經貿合作發展。”這句話輕描淡寫,卻暴露了普京的真實布局:烏克蘭問題只是棋盤一角,真正的棋局是解除制裁、重定能源規則、重塑美俄經濟關系的復合型交易。
當普京的專機還在北極上空飛行時,歐洲領導人正在經歷一場“菜單恐懼癥”。匈牙利總理歐爾班一語道破殘酷現實:“如果你不在談判桌上,那你就在菜單上。”
盡管歐盟26國緊急聲明“任何方案必須保護歐洲和烏克蘭的重大安全利益”,但阿拉斯加會場并未給歐洲預留席位。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處境更為尷尬。他在柏林與德國總理默茨共同宣布“美歐烏五項共識”,強調烏克蘭必須直接參與談判。
諷刺的是,共識墨跡未干,他只能留在歐洲等待阿拉斯加閉門會談的結果。澤連斯基多次宣稱“任何無烏參與的涉烏決定均不可接受”,但特朗普選擇在遠離歐洲的阿拉斯加會晤普京,地緣政治離心力已不言而喻。
更令基輔不安的是特朗普方案的“創造性”:凍結當前戰線49至99年,期間默認俄控制區現狀,同時逐步取消對俄制裁。
這種“以時間換空間”的設計巧妙回避了立即承認領土變更的法律困境,卻將烏克蘭的核心利益懸置于漫長的時間走廊。當密室中的談判涉及領土、制裁、能源三線聯動時,缺席者注定成為交易客體。
普京在啟程前24小時的舉動暴露其縝密算計。他召集五人代表團在克里姆林宮舉行最終籌備會議,統一談判底線。這種最后一刻校準絕非例行程序,而是確保在多議題博弈中不出現“美方誤解”的戰術控制。
更值得玩味的是誰被留在莫斯科。代表團中不見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或任何兵種司令,前防長、現聯邦安全會議秘書紹伊古也意外缺席。
軍事分析員敏銳察覺:紹伊古在朝鮮、伊朗甚至中國的影響力遠超現任防長,留他在國內既能震懾前線將領保持攻勢,又能在極端情況下啟動“應急外交”。普京顯然做了最壞打算——即便阿拉斯加會談破裂,俄軍仍能在戰場持續施壓。
這種雙線布局體現在俄方矛盾表態中。普京贊揚特朗普政府“真誠努力”,期待峰會開啟核軍控合作;同時佩斯科夫直言“預計不會簽署任何文件”。會談前夕,俄軍持續在頓涅茨克加速推進,用戰場動能支撐談判桌上的要價底氣。
阿拉斯加會晤的漣漪已超出俄美雙邊范疇。歐洲試圖最后一搏:德法英領導人聯合聲明要求會談不得架空北約框架,特朗普卻在視頻會議中暗示可能提供“非北約框架的烏安全保障”。這種安全架構的潛在重組觸及歐洲戰略自主的敏感神經。
中國在這場大國博弈中展現出戰略定力。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始終主張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爭端。
這一原則立場為動蕩的國際局勢注入了穩定性,也體現了對聯合國憲章宗旨的堅定維護。美俄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其互動模式對全球安全具有指標意義。
當會談進入“5對5”階段,別洛烏索夫在地圖上劃出北極航道坐標,西盧安諾夫推演制裁解除時間表,德米特里耶夫展示能源合作路線圖——這些畫面通過俄媒向全球傳播,暗示經濟與軍事議題已被納入同一戰略框架。
普京用五人名單向世界宣告:俄羅斯拒絕被單一議題限定,而是以全領域覆蓋的策略,迫使對手在多條戰線同時應對。
安克雷奇的會談室內,拉夫羅夫的筆記密密麻麻,西盧安諾夫的計算器閃爍微光,德米特里耶夫的能源合作圖表平鋪桌面。這些畫面隨俄媒傳向全球時,歐烏才恍然驚覺:戰場上的炮火聲只是表象,重塑地緣經濟規則的引擎已在阿拉斯加悄然啟動。
普京的專機離開后,阿拉斯加冰雪依舊。但那張五人名單已深深刻入國際政治的記憶——當歐洲還在糾結“烏克蘭領土”的舊議題,俄羅斯早已在北極資源、金融解封與能源新秩序的三維棋盤上落下新子。這不是一場戰役的終結,而是一場全球規則博弈的變奏開端。